本来这世间不存在是非对错,很多事物本来就毫无意义,只是人类赋予了其意义,是黑是白,孰是孰非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。
一座碉堡筑成之前,是聚沙成塔的努力,同样,一座碉堡腐朽倒塌之前,必然伴随着海水的侵蚀,风雨的击打,万事万物终究会迎来一个终结。
曾经策马奔腾,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英雄人物也刻在了历史纪念碑上,有人想从他们的历史事迹中窥探出,能大做文章的精彩故事,最后加上主观的判断,非要分出一个对错。
中国国民党29军宋哲云,宁愿背负千古罪名,也要杀了逮捕到的5000名俘虏。追溯过去,宋哲云这一行为是对是错?
展开剩余86%从军经历
宋哲云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市一个小村落里,但父亲宋湘是一个知识分子,读过许多书,算得上见过世面的人,但有智慧的头脑,在当时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勤劳的双手,才能保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。
父亲没办法务农,只能出门谋生,宋哲云幼年时期家里一直揭不开锅,生活贫苦的他没有自暴自弃,而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努力生存。
青年时期的宋哲云,曾在家乡私塾教课,在他举步维艰的那段岁月,也许是青年人满腔热血,也许是来自内心的信念,他还是选择了免费为家庭困难的孩子上课。
村里人都非常感谢他的热心帮助,大多数时候,宋哲云没有做幻想家,或者打发时间,而是勤于练武,坚持强身健体,渴望有一天为国报效。
1907年,在宋哲云的勤奋学习下,考入北洋陆军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。
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自然是无比珍惜,宋哲云丝毫不放松,在学业上刻苦钻研,别人在玩耍时,他在努力学习,别人休息时,他仍然在学习。
1910年,宋哲云毕业了,1911年跟随着北海镇总兵陆建章前往广东,在广东的时间,他积极进取,凭借出色的能力担任中军处委员。
之后的一年,可以说是宋哲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,也是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序曲。
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,宋哲云随部队回到北京,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冯玉祥。
冯玉祥,中国陆军一级上将,参加辛亥革命,率领西本军参加北伐战争,曾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。
在抗日战争中凭借优秀作战能力和军事才能,带领部队多次击退日本军队,在抗日战争中贡献了一份力量。
冯玉祥慧眼识珠,有意提拔宋哲云,1913年,宋哲云担任京卫军左翼第一团第一营哨长,在冯玉祥部下混得风声水起,后来一步步升为连长。
冯玉祥麾下需要人才,宋哲云的出现无疑是如虎添翼,之后几年,宋哲元跟随冯玉祥的步伐前往全国各地,这对于宋哲云来说,是积累经验,丰富自我的大好时机。
他从来都擅长把握时机,并勤奋地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。一个人的成功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就促成的,而是日积月累的学习。
1922年,宋哲元成功晋升陆军少校,从藉藉无名的私塾讲师走到陆军少将,是“积硅步以致千里,积小流以致江海”的坚持不息,砥砺前行。
孰是孰非自有判断
宁愿背负千古罪名,也要杀了逮捕到的5000名俘虏。回顾这段历史,宋哲云到底是对是错?
1926年到1928年期间,北伐战争导致土匪猖獗,民不聊生。其中最为严重的西北地区,土匪甚至掌握当地百姓的命脉,称王称霸。
本来在时局动乱的年代,老百姓想要生活下去绝非易事,加上土匪的烧杀掠夺,更是雪上加霜。
西北地区的老百姓白天紧闭门户,躲在屋子里大气不敢出,好不容易地收成,土匪一来全部收刮走,其中最为猖獗的就属党玉琨为首的土匪。
在当时,党玉琨趁战争频发,时局动荡不安,西北地区疏于管理之际,自立山头称王,完全不把正规军队看在眼里,在当地作威作福,无恶不作。
后来越发无法无天,勾结当地有钱有势的乡绅,搜刮民脂民膏,并将其作为军用物资,将魔掌伸向了陕西一带的秦汉古墓。
非法挖掘古墓是违法行为,但党玉琨一党沾沾自喜,完全不见国家放在眼里。
1928年政府在多次剿匪成效不大时,任命宋哲云为陕西省主席兼剿匪总司令,宋哲云在了解当地情况后,迅速做出判断,清醒认知到这群土匪不能留,如果不斩草除根日后必成大患。
在经历多次打击作战后,宋哲云渐渐摸清了党玉琨一党的行为方式,为了解决土匪窝所在地易守难攻的问题,宋哲云利用调虎离山之计,先是吸引敌方注意力,让其误以为只要打下主战场就行,但宋哲云早就在距离敌人不远的敌方埋下几千公斤炸药,成功攻下敌人堡垒。
俘获5000俘虏后,宋哲云坚持处死这群为虎作伥的败类,想到当地百姓遭受的苦难,他并不想就此轻易罢休。
但也有人觉得直接处决5000土匪,场面过于血腥暴力,对宋哲云的影响也不好,所以建议他不要这样做,但宋哲云为了杀鸡儆猴,让西北地区恢复宁静,让百姓过上安生日子,毅然决然处决了俘虏。
经过此事,有人对他敬而远之,觉得他做事手段过于狠辣,不留情面,但他依旧坚定不移地在国家有难,人民困苦时冲在前面。
孰是孰非在国家和人民面前似乎都要让位,何况还是危机国家和人民安全的土匪。
结语
宋哲元的一生不只是风光无限的,更多是割裂,矛盾的,他本身具有强烈的军阀割裂思想,希望跟随冯玉祥建立一个封建王国,但在抗日战争时期,国家危难,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之际,他选择英勇抗击外敌侵入中华领土。
孰是孰非似乎不再是非要讨论的结果原油配资线上,我们更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一个人,思考一件事,站在当时时代背景下,辩证地探究历史任务和他们的事迹。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