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4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”中提供股票配资公司,同济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列第6名。这已经是同济大学该学科连续几年保持在前十位。
学科水平始终保持前列的同时,最近一个事例,体现了同济大学交通学科的新动向。
就在一个月前,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发布“云路助手”,采用AI大模型技术深度赋能道路设施管理与养护运营。150部政策法规、100余项地方标准与200万条历史管理案例,再加上市道运中心涵盖4434项业务表单的数据库,以及同济交通仿真实验平台经16亿次场景推演产出的数据……这些海量数据统统装进“云路助手”的大脑,结合AI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打造“行业知识中枢”,推动城市交通治理更加“科学化、智能化、精细化”。
实际上,有着111年历史的同济大学交通学科已逐步发展为综合性大交通学科,所有二级学科覆盖基础设施、运行管控、载运装备等“全要素”,涉及道路、铁路、城市轨道、航空、磁浮“全方式”领域,及其规划、建造、制造、运营 “全链条”发展。
【“AI+”成为转型“酵母”】
同济大学交通学科已建成智能交通基础设施、先进载运工具运用、复杂交通系统、交通系统全时主动安全、交通系统全息感知与智能应用五大优势学科方向。在此基础上,借助人工智能学科和学科交叉的优势,人工智能成为“酵母”,使同济交通学科发展如虎添翼。
去年同济正式发布的“行之”智慧交通大模型,依托学校高性能计算平台,为教育、出行者、交通部门及企业提供智能化、精准化服务。借助‘行之’,教师可以生成教学案例、习题、自动批改作业,学生可以进行知识问答、优秀作业案例学习及文献检索。面向出行者,‘行之’通过与用户对话,精准理解用户出行需求,提供个性化、一体化的智慧出行服务。面向交通部门,‘行之’可以智能评估信号控制水平,精准诊断交通问题,并提供优化方案,提供决策支持。
如何编制出一张高效、优质的列车运输组织方案?高速铁路、普速铁路、城际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如何协同运营?徐瑞华团队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超大规模、复杂结构、海量客流、多运营主体的网络票务清分和客流分布计算;首次研发并实际运用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(TPM)及运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,实现了运行图的智能编制和快速实施,在北上广深等近30个城市得到广泛应用。
一批实验室、示范中心等“大平台” 高效地支撑这些科研创新。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、上海市轨道交通结构耐久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、交通运输工程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……加上已有的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,同济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道路、铁道、机场、磁浮省部级以上平台的高校,成为国内拥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高水平学科基地。
【承担“大任务” 服务创新发展】
同济交通学科主动承担国家战略科技前沿和急需的重大项目,服务国家“急难险重”,为我国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同济方案。
凌建明教授和赵鸿铎教授带领的智能铺面创新团队硕果累累。自2008年起,团队围绕智能铺面的科学理念、技术架构、发展路径、功能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攻关研究和实践应用,进行了攻关研究和实践应用,研究成果用于浦东国际机场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、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地的跑道升级。
2021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,其编制征召了科研团队——同济大学陈小鸿团队,承担专题研究《城市群交通布局思路研究》。
为什么选陈小鸿团队?这是过去二十余年同济交通规划团队三代人的科研和实践成果使然。从1999年开始,陈小鸿团队相继完成了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研究,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、厦漳泉大都市区、长株潭大都市区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,以及上海市高速公路网规划等工作。研究成果又拓展至长三角、海峡西岸、长江中游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多类型、多层次城市群及都市圈。
同济交通输送了5万多名优秀毕业生,包括3位两院院士,60多位海外高校教师,650多位国内大学教师,100多位行业总工,被誉为“人才培养的同济交通现象”。
【七大新质学科方向】
未来,同济交通学科将以数智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为核心,引领学科转型发展。围绕未来交通发展趋势,同济交通学科将着力发展数智交通设施、高速运载装备、智慧出行服务、自主交通系统、低空交通经济、综合绿色交通、交通新质安全七大与发展新质学科方向。
同济交通将重构本研贯通培养体系,建立“2+1+X”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;以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全过程;创新“产教研用”合作新模式,建设“自主智能交通”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专项,推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,不断提升未来交通领军人才的跨界融合能力、数智实践能力、战略规划能力与持续创新能力。
在内涵提升方面,构建学科知识大模型和知识-能力图谱,借助数字智能技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。内容涵盖从研究问题、模型方法、课程知识、开放数据到工程案例的多维度综合学科知识大模型。
在实践创新方面提供股票配资公司,打造综合交通AI实训平台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通过虚实融合测试、多学科交叉实训与多源数据综合分析,培养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